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校介绍
一、学校简介/学院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27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还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文、汉文哲社版、自然科学版、教育科学版),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
现有教职工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5.7%。有硕士生导师28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6人。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全日制研究生1110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开设本科专业53个,涵盖八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现有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共7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有科研机构48个,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目前,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学院下设教务部、英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院务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还长期聘用外籍教师3-4名。
学院采用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一方面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同时根据国内及自治区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并派遣学生赴国外留学深造;此外,还进行各类长短期外语培训班,并进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中外大学生夏令营。
学院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从国外聘请外国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
近年来,学院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学科专业不断拓宽,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也不断改善,是被国家教育部第一批认定为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全国200所院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