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声感言 >> 学生感言

风雨中的留学梦


题记
不经历风雨,怎么看见彩虹!

深夜,凌晨,英国。

古老的国家,开放的思维,墨守陈规的英国人,这是我对英国的第一印象。

严谨的教学,丰富的资源,兢兢业业的英国人,这是我对英国的再次认识。

选择这条路,不是偶然。那是一次次的磨砺,一次次的成长,一次次的升华。

回首这个过程,溢满着苦与甜。

再现这个过程,充满着欢与乐。

思索这个过程,流露着忧与喜。

  刚进大学的时候,英语成绩平平的我,毫无疑问的被分到了后进班,那里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过多的作业,却有着一群同样兢兢业业的老师。记得那个喜欢说教的王老师说:“别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在我的印象里,记住了这个喜欢用亲身经历教育我的老师。

  浮动的青春,躁动的年华。对于国外生活逐渐有了向往的我,开始摸索那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合适的方法,有效的时间分配,虚心向学的态度,脚踏实地的精神。让我很快找到了感觉。原来,书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老师不再是保姆,不再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而是一个对于你方向,给予你指导,又匆匆放手的睿者。只有自学,只有用心学,才能适应西式的教育。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代,这是一个高度进度的文明。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西教育合作的冲击下,为了能够走出国门,就必须有扎实的功底。对于一个后进生,我能付出的,除了时间,就是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自我的奋进下。课堂内容开始逐步融会贯通,课外拓展开始得到有机的配合,那种在中国自我营造语言环境的假想,得到了印证。全英式的教学,全英式的考试,让我在那段时间里,开始尝试用西方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好的老师是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自学。在国外的读书生活,印证了我当时正确的做法。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在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雅思,Offer,Visa,出国成为了我那年那月忙的最多的事情。此刻,回想当时,真的有着一股无法言说的韧劲。终究,我的出国梦,圆了。

  赫尔是个不错的城市,是个不错的大学。安静的环境,合适的地理位置,不大不小的城市,适合读书,适合旅游,适合深造。当我踏足英国的时候,我才知道,语言是多么的重要,独立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在英国的时光里,我深刻感受到,原来,这里的教育方式和国内有着如此多的不同。

不再有老师手把手的通知,取而代之的是Blackboard。

不再有老师详细的介绍,有的却是纲要式的教学,拓展式的阅读。

不再有国内对学术的听之任之,有的却是严谨,严格,公正。小到一个Reference,大到抄袭,全部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和制度。这是一个尊重原创,尊重版权,尊重学术的国家。

不再有国内一套教科书走天下的道路,有的却是海量的阅读,精简的应用。博大精深的学问,浩淼无边的学术殿堂。

不再有国内老师对考试的“良苦用心”,有的却是没有边际的自我摸索,自我对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不能学术投机取巧的国家。

  但是,无纸化的教学和国内一致,开放式讨论和国内一致,小组讨论、作业和国内一个模板,只是将这个环境延伸的更深,更远。

  在这样一个国家读书,高强度,高难度,高跨越度。时间如流水一般,你还没有来得及思索,就匆匆的来,匆匆的走。因此,国内老师曾英式的教育,一直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我很快适应了英国读书的节奏。原来,不经意养成的习惯,在此刻显得如此的重要。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的时间分配,让我英国的本科生涯,很快迎来了丰收的果实。

Paper, 考试,丰收。

那个收获的季节,我感慨万千。

那段奋斗的时光,切切实实的记在我的心里,它彷佛在磨砺我稚嫩的心灵。

那个轻薄的证书,沉沉的落在我的手里,彷佛是对我付出的认同。

尽管结果不是最出色的,但是,这个结果已经让我可以在一个更好的学校继续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

今年九月,我离开了赫尔,来到了圣安德鲁斯大学,这个有着超过600年历史的古老殿堂,让我觉得,以往的坚持和努力,是那么的有价值。

  更高的舞台,更苛刻的考核标准,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英国“宽进严出”的教育方式。我没有时间去回味过去那微不足道的成功,只能收拾心情,以十足的心态,再次挑战英国对学术的认真和苛求。

放飞的心情,逝去的时光。

坎坷的道路,坚定的心态。

憧憬的未来,实干的精神。

我的留学道路还在进行,我的人生道路依旧靠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

   

四川大学SQA HND项目学生罗科雄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support@pthl.net    联系电话:010-8528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