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声感言 >> 学生感言

回眸往昔 瞩目明朝— 四川大学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记略


 院校:四川大学
回眸往昔 瞩目明朝
— 四川大学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记略

  时光荏苒,开展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转瞬就三年了。今年,我校首批学生完成了规定学业,雅思考试达标,将赴英、荷、美等国续本深造。三年来,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及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的共同指导下,我校与英国相关高校紧密合作,结合本国本校实际,努力消化外来课程与管理体系,累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见到了实效,赢得了家长的赞誉,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由政府部门搭台、权威机构把关,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实属首创。如是的引进,既洋为中用,充实了我国高教的资源局限,更食洋消化,满足了留学增长的供不应求;既减缓了求学资金的大量外流,更实现了许多家庭的望子成龙;既探索中国特色的外向型教育方式方法,更锻炼中西贯通的英语授课专业教师队伍;既保障学生享受到货真价实的优质教育,更利于规范我国不甚有序的留学市场。通过几年实践,我们真切意识到: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创新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利国利民,颇具潜力,大有前景。经过几年办学,我们充分感受到: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落实了高等教育国际接轨运作,益教益学,开拓视野,空间广阔。

  四川大学,百年名校,硕果累累,中西部高校中优势显著,举足轻重。除历年国家计划的学历教育外,学校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更有效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立足自身多方面优势,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积极参与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计划外教育,其方针体现为“集中办学,独立运行,确保质量,做大做强”。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在川大的成功引进实施,生动地诠释了这一方针的实际内涵。学校监管,独立运作,由最初单一的中心扩建成现今的实体学院,川大国金留学预科学院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形象地证明了在国际教育合作中,这一方针的前瞻性、开放性与务实性。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作为预科学院目前的主营项目,日臻完善,月进年长,势头强劲。抚今追昔,纵观全程,项目的成长壮大主要得益于以下诸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办学方针明晰
  创业伊始,学校主管领导就挂帅组织申报,高效协调各方,很快组建了实效的领导集体与精悍的工作班底。一方面,严格按照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SQA的统一步骤,实事求是地展开全面的招生宣传;另一方面,充分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状况,坚定不移地贯彻自身的办学准则。

  大学是求知的门庭,更是育人的殿堂。老校不是仅仅让人仰慕的地方,而应是播种知识、修身养性之域。名校不是块悬空耀眼的招牌,而应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之地。世纪川大成就于百年来人的汇聚:是启智育人的教师,是有头脑更具人格的学子。尽管属于学校计划外的范畴,我院的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也依然本着同样的宗旨,认认真真又如履薄冰似地开始了决不轻松的航程。

  三年来,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生吞活剥把一个异国他乡的产物一步步移植到了川大的本土上:靠的是学校领导层的决断与坚持,靠的是相关学院部处的帮助与支援,靠的是学院管理层的坚韧与实干,靠的是老师们课堂上兢兢业业的传业、授道、解惑。

  在此过程中,压力不断地挑战机遇,失败总是胁迫成功。我们扛着国际教育合作的旗帜,却长时间在夹缝中生存奔波。其间,有过憧憬,也有过困惑;品味过欢欣,也体验过风波。总而言之,该项目从破土发芽到开花结果,靠的不都是品牌效应,靠的是主管部门明确的政策导向与关键时刻的及时支撑,靠的更是全院师生员工—他们汗水的浸泡,他们智慧的闪烁,他们理性的坚定,他们辛勤的结晶。

二、师高弟子强,百年树人忙
  谈起办学,总有方方面面,核心其实就两条:师资硬加生源好。二者相遇方能点燃光彩夺目的火焰。然而,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的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出类拔萃之辈,相反接收的是一大批高考遇险遇难者。从正面意义上讲,这是对“一考定终生”弊端在一定范围内的补足与纠正。可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尤其是教学的难度。而解破这道复杂方程式的基础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多恙,何盼卒之强健?历史上,孙武训女兵之典故于办学颇有相似的寓意。
所以,我校的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一经创办,着眼点首先就放在教师的选用上。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英语能力,而教师的语言素养首当其冲。海归派自然成为瞩目的对象,但有国外学历并不等于就能顺利承担全英文教学。于是,语言本专科生,再转攻其它专业高学位的人成了猎头的主要目标,而这样的国外学位获得者更是关注的焦点。

  时至今日,学院的师资政策仍是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一方面,发掘利用本校及兄弟高校的现有教师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慎重地招聘以海归为主的热忱教育事业之人士。历经三年,我院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本土教师为主,外籍人士为辅。中方(包括外籍华人)所有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绝大多数具有留学或国外工作经历,其高学历结构超过了我校不少院系,如论海外学历当数第一。难怪有人以“豪华”或“超豪华”的字眼,用来形容这支历史甚短而实力甚强的教学团队。还须一提的是,SQA多次有针对性的专业短训,则让老师们更加胸有成竹。

  事实证明,唯有学高敬业的教师才能确保教学全过程的有条不紊,才能稳定军心带动整个学风的转变,才能长治久安地使现行事业茁壮成长。回顾当初,担任首批教学的老师们真有点儿不寒而栗。面对相当数量基础差习惯更差的落榜生,如果没有他们的学识垫底,没有他们的循循善诱,没有他们几近忍辱负重的耐力,今日的良好局势根本无法想象。看着年复一年局面的改善,看着一届一届学生的进展,尤其是如今第一批毕业生脸上的灿烂,老师们甚为感慨。此时此刻,他们回味更多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辛劳,欣喜更胜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出息,而是园丁们平凡而光荣的重任,是教育恒久而神圣的使命。

  “世界上,人是第一可宝贵的。”的确,事业兴衰取决于人,然而,缺乏正确的理念则常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起用矢志教育且独立思考的人士主持教学部工作,不仅凸显出校方的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量身定制出求实的教学方针、计划,并且带动了整个教学集体去贯彻落实。

  衡量我院的日常教学,实事求是成为不变的准则;对待所有学生,则满腔热忱与严格要求并行并重。我院的不少教师既能讲授语言基础,又能担纲专业课程;我院的学生既要了解英国,更要熟悉中国;我院的体育特聘英、美教师,既耳濡目染了相关术语、规则,又完成了一定内容的户外活动;我院考试不留情面,该淘汰的就得淘汰。有人以为这种严谨近乎刻板,我们认为办好教育就得动真格。

  民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实践虽远不尽如人意,但基本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同,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也一再肯定了我们的成绩。根据英方明确的质量监控程序,我们按时按量内审,而每学期例行的外审,SQA的专家们对我方工作都给予了相当的好评。2005年初, 我院学生受委派去北京,受到英国苏格兰行政院长亲切接见,并代表全国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学生在大会上作了英文发言。

三、管理无旁贷,为学先为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两千年前《大学》开篇之句,假以当代话语,即:教书育人。由此而见,学生管理工作不是简单意义的“管束”,而是针对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谋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们刚入学,针对群体与个人的思想教育就已先行。坚持军训,旨在一定程度上意志的磨练,而开家长会,则为了宣示理念从而全方位沟通。行开学典礼还是召集家长会,主管校长都亲临演讲励志,如此的言传身教,在高校中恐怕鲜有所闻。凡新生项目总少不了人冷眼,而刚退下岗位的前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却欣然肩负起总督学的职责,还亲下讲堂授课,以其国内外丰富的阅历,谆谆教化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依然彷徨的年青学子。凡此种种皆为攻心。“The heart of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of the heart. (教育之核心即心灵之教育。)” 真是一语中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来是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法宝,然而“无方圆则不成规矩”,健全的规章制度同样是一切管理之重器。借力川大现成的条规,面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我院学生工作部建立了系列的学生管理制度,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

  一入学,入学备忘录、学生手册等资料文件一应俱全,人手一套,并且仍在据实修改完善。一上课,考勤制度就从不间断,并且定时公告迟到缺席,该罚就罚,够除名的决不姑息。为了切实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辅导员们轮流住学生宿舍值班,及时知悉学生的现状,帮助解决其现实问题,既拿捏住大局火候,又拉近了彼此距离。定期不定期找学生有针对性的谈话完全形成了制度,保持与家长经常性电话或书面联系也俨然成了惯例。

  论及风气的转变,最有效的莫过于学生们的自觉与自律。团总支、学生会,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成立,既培养了一批干部,又发挥了众人才干,调动了更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整个政治思想工作的氛围。于是,举办了联欢晚会,打起了足、篮球联赛,还募集了救助爱心款;于是,开展了英语角,播放了英语影视及音频,并自捐书报营造了学习室。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可事事处处袒露出的却是学生的内里,星星点点释放出的都是青春的活力。

  沾国际即涉外,涉外教育则具涉外的特征。所以选聘行政人员与辅导员时,我院优先考虑英语本科毕业生。能够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则更有发言权,也更具感召力,日常管理自然更具时效,更具潜力。教学之外,他们可以辅助自习,帮助集体或个别辅导,教学以内,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授课教师协调,助于辅考、监考。

  三年光阴,三年劳苦,我院学管政工队伍在一步步迈向成熟。他们边耕耘边播种,今天洒下诚实的汗水,明日收获成才的喜庆。

  回朔几番历程,今天的川大国金留学预科学院不可不谓一步一个脚印。当初无中生有,三年三届新生,三年两易院址,三年一如既往,今朝层楼更上。

  如今终于成就了自己的小天地,学院背靠华西校区,又全然自成一体;虽不是全新建造,倒也是旧貌新颜。改造过的教学楼还留有陈迹,可大小教室兼备,教学设施齐俱,电脑房,多媒体,音频系统,甚至以空调置换了顶上的吊扇。学生宿舍近在咫尺,寝室尺寸虽不甚规范,其宽敞度却足以让其他学生羡慕。远不算宽阔的校园,绿茵衬着花簇,洁净不让安全,足以接纳数百的学子专心求学,上千的青年驻足攻读。
三期寒暑东奔西忙,三度春秋迎来送往。《老子》谓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时间与实践又一次见证了恒古的智慧。不图规模一时,但求质量永驻;不惧他人长舌,唯戒自身短视。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年的步履总在述说“任重道远”,三年的得失不断告诫“学无止境”。我们并不企盼所谓明日之辉煌,却真诚地寻觅现实育人之真谛。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发芽川大,带给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是探究,是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技术支持:北京普天合力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support@pthl.net    联系电话:010-85282055